聊城城区已有165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

2021-03-05 08:55:00 来源:聊城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QQ截图20210304092336.jpg

  小区居民在垃圾分类智能环保屋投放垃圾

  鲁网3月5日讯 “2.1公斤纸箱,积210分!我给您记录下来。”

  3月2日上午,在聊城城区柳园街道书香东郡小区垃圾分类智能环保屋前,管理员张佰奎将居民送来的一摞纸箱称重后,认真地记录在本子上。

  登记簿上有居民门牌号、姓名、电话号码和每次积分情况。“自从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度以来,我家已经积3000多分了,在这里兑换了不少生活用品。”居民魏女士说,现在每日到环保屋投放生活垃圾,已成她的习惯。

  随后,王大爷也提着一袋厨余垃圾送到环保屋。“厨余垃圾一次投放积5分,一天能投放两次,相当于每天积攒了1毛钱。”王大爷对记者说,现在,他对垃圾如何分类、怎么积分“门儿清”。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参与垃圾分类的人群中,老年人劲头十足。

  试点小区探访:垃圾分类、投放多是老年人在做

  2019年,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开始尝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且将书香东郡作为首个试点小区。该小区属于纯商业开发小区,住户多为中学教师,对垃圾分类有一定了解。这也是该小区被选定为聊城城区首个试点小区的原因之一。

  2019年10月1日,书香东郡小区建成聊城城区第一个垃圾分类智能环保屋,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试点。环保屋占地约30平方米,分前端投放口、后侧储存间和管理员办公室三部分。前端共有可回收垃圾(纸张、塑料、金属、织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三大类六个投放口,除有害垃圾投放口为红色外,其余均为蓝色。

  为了鼓励广大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运营公司实行积分制,即居民将垃圾扔进相应的垃圾桶后,手机软件上即显示垃圾的重量和折算的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后便能用积分兑换抽纸、酱油、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用品。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以使用积分卡投放生活垃圾。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智能环保屋前,不断有居民送来各类垃圾,这些送生活垃圾的居民多是老年人。

  “也有来送垃圾的年轻人,但是比较少。”张佰奎解释说,年轻人上班时间紧,有空闲的老年人成为投放垃圾的主力。老年人通常比较会过日子,对能换积分的垃圾都会拿来换积分。不可回避的一点是,除了垃圾分类投放时间与年轻人工作时间有冲突之外,还存在年轻人嫌麻烦,不愿参与垃圾分类及投放的情况。

  张佰奎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宣传和引导,小区居民特别是经常参与垃圾分类的老年人,已基本掌握生活垃圾如何分类,怎样投放,参与人数明显在增加。

  “我们小区有五六百户,现在登记在册的垃圾分类用户达到了80%以上。”张佰奎说。

  柳园小区南区是一个回迁小区,由柳园街道原刘营村和邵庄村于2001年回迁而形成,该小区有居民575户。

  2020年4月10日,作为柳园街道第三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该小区的垃圾分类智能环保屋正式“营业”。经过近一年的“磨合”,目前,垃圾分类工作已基本走上正轨。

  “刚开始,大家都嫌麻烦,也不知道如何分类,所以观望的多,参与的少,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愿意往这里送垃圾。”智能环保屋管理员刘玉荣向记者介绍,该小区大多数居民已登记注册垃圾分类信息,但是,像其他小区一样,参与者仍多为老年人。

  说话间,一名大妈提着两袋垃圾走到环保屋前,熟练地将垃圾投放完毕。

  “以前,垃圾就是白白扔掉,现在分类扔垃圾还能换积分兑换大米、食用油,为啥不分类呢?不就是多跑几步路的事嘛?”这位大妈说。

  “年轻人对这些积分看不上眼,更主要的是嫌麻烦,不愿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以后,我还要继续加强宣传,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刘玉荣说。

  垃圾分类进程:明年聊城将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3月1日,《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生活垃圾分类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年底,聊城城区已有165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

  根据《聊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聊城市将分阶段、分地区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比例。2021年,1至2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022年,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5年,市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持续完善,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习惯养成效果显现。(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岳耀军)

  短评

  城市进步就在您举手之劳

  陈桂芹

  最初接触垃圾分类,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眼花、头疼、太麻烦。

  其实,垃圾分类是一个熟悉和熟练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

  复杂吗?麻烦不?聊城的老年人群体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万事开头难,垃圾分类也是如此。不必排斥,不必恐惧,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乎城市乃至人类的未来。这样一件伟大的事,需要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包括积极踊跃开展垃圾分类的老人,更包括中年人、青年人,甚至是幼儿。也就是说,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从娃娃抓起。只有人人参与,垃圾分类才能以加速度,从走进人们生活到走进人们心里,进而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城市文明,进而尽早实现利国利民。

  只需举手之劳,城市因您而美,何乐而不为?

责任编辑: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