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

2019-06-27 15:03:00 来源:聊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一场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对渴望发展、蓄势崛起的聊城来说,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以来,聊城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经济工作的总牵引,聚焦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集群化、产品高新化、模式新型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为主攻方向,增强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强化项目、人才、资金、基础设施、新要素、政府服务“六大支撑”,推进新兴产业扩量提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优做强九大产业集群,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鲁西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火热的鲁西大地,一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魅力画卷徐徐展开。

  发展布局

  布局有序,落子有声。

  聊城市以“聊茌东都市区”为核心,优化发展省级开发区及特色产业园区,统筹发展市域内山东省主体功能区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县市城区、特色小城镇,形成“一区引领、多园支撑、全域联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布局。

  一区引领,即充分发挥“聊茌东都市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综合优势,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宜居度,推进茌平县、东阿县撤县设区,加快都市区功能完善与产业有机更新,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引领带动功能,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中心城区,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集聚集约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效新兴产业,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综合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现代绿色智慧新城。茌平县,以茌平经济开发区、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为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改造提升有色金属、食品加工产业,打造全国领先的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东阿县,以东阿经济开发区、东阿阿胶生物产业园为重点,发展医养健康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钢球加工、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医药产业综合改革示范区。

  多园支撑,即依托临清、冠县、莘县、阳谷、高唐省级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利用现有资源禀赋,发挥园区聚集生产要素、扩大对外开放的平台载体作用,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聚焦主导优势产业,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机制,积极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大企业,带动大批与之相配套的中小企业进驻园区,形成多个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特色明显的新增长点,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载体。

  全域联动,即坚持市域内重点开发区域、县市城区、特色小城镇互动融合发展,打破区域、产业和资源配置等要素分割,立足现实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区域环境生态化,打造新旧动能转换联动区,努力实现全市整体效益最大化。

  培育九大产业集群

  动能转换,产业是根本。

  聊城市围绕新兴产业扩量提质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养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和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高效农业等五大传统产业集群。到2022年,九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

  新材料产业集群,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围绕优势领域,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金属、化工、半导体及通信等领域新材料,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提高工艺制作水平,加快产业化进程。到2022年,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培育中国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10个;培育5家国家级和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智能化、高新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大型农业装备、工业机器人、装备关键零部件等产业,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到2022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培育中国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10个;培育5家国家级和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依托中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时风电动汽车产业园,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发展新能源客车、纯电动乘用车、氢燃料电池等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值达到1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

  医养健康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健康聊城”战略,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中药、化学药和医疗器械等产业,培育增强东阿阿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实力,加快医药、医疗、养老、养生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和健康服务新模式,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市。到2022年,医养健康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

  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坚持高端引领,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壮大铜铝钢铁精深加工能力,集聚建设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祥光生态工业园和中色奥博特有色金属产业园三大园区。到2022年,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达到3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

  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坚持高端、绿色发展方向,延伸拓展产业链条,集聚壮大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和莘县现代化工产业园两大化工园区,打造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化肥以及氟化工、硅化工统筹发展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到2022年,化工产业集群产值达到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纺织服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纺织服装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优化提升临清三和工业园、金号家纺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打造集纺纱织布、印染到成衣制作于一体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到2022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3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1%。

  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突出全域水城、运河文化、养生度假特色,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与品质提升,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到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10%,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6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年均增长12%,达到320亿元;全市文化旅游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高端蔬菜、畜牧、林果、水产四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到2022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430亿元,年均增长4%以上;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

  聊城市以“聊茌东都市区”为核心,优化发展省级开发区及特色产业园区,统筹发展市域内山东省主体功能区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县市城区、特色小城镇,形成“一区引领、多园支撑、全域联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布局。

  夯实六大要素支撑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最基础的支撑在营商环境,最根本的途径在深化改革。聊城市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破解人才、资金等要素制约,加大新要素供给,超前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供坚实保障。

  ——项目支撑。把项目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抓手,构建起有序推进、动态管理、追责问效的管理机制,保证项目推进速度、质量和最终效果。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强化项目管理服务,对重大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全程跟踪服务、上门服务,帮助完善前期手续,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人才支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顶尖人才项目合作工程、高端人才多点突破工程、急需紧缺人才精准引进工程、优秀成长型人才集聚工程等四大引才工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举办聊城企业家进修班、聊城财富大讲堂、宓城健康产业国际论坛等,组织优秀企业家到国内外知名商学院培训考察,到经济发达地区和世界500强企业对标学习,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资金支撑。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社会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转变,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在直接融资方面,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上市一批”的总体要求,滚动培育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推动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股权交易中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在间接融资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政金企对接,鼓励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设立企业过桥基金,解决企业暂时性的缺资金难题。

  ——基础设施支撑。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构筑水陆空立体大交通体系。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实施气化聊城工程,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水利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全域水城建设,分期实施徒骇河、马颊河、位山三干渠滨河大道及引蓄水工程。

  ——新要素支撑。把技术、数据、信息、知识等新生产要素扩大运用和高效使用,作为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要素和最重要资源,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强化新技术供给能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工程。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规划建设聊城大数据中心。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和安全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对知识产权侵权违规行为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纳入信用考评体系。

  ——政府服务支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网办理”、联审联办、全链条办理。推进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建成全市统一“12345”政务服务平台。清理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各类认证、评估、审图、检测等中介服务事项,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乘着思想解放的东风,聊城上下正以争创一流的决心、只争朝夕的干劲,全力投入到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作出应有的贡献!(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宏磊)

  责编 李云乾

责任编辑:庞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