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高质量发展成色足,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2-02-24 15:58:00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月24日,聊城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李长萍同志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李长萍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全市上下扎实推进“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进中向优,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强力推进争先进位,经济发展提质提量。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发展速度更快。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29.4%,实际使用外资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结构更优。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生产总值2.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快于营业收入16.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速快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生产总值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4个百分点,内在质量不断优化。发展动能更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9.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8.3%,提高6.2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22.9%,“十强”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7%,新兴经济蓄势成长。
  强力推进动能转换,发展活力释放绽放。全力做好“存量优化、增量崛起”两篇文章,产业总体实力、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项目建设支撑有力。突出“项目为王”,276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新发行专项债203.1亿元,带动总投资1493亿元,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产业转型扎实推进。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临清轴承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东昌府区轴承保持器、阳谷铜及铜深加工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71个,投资增长6.7%。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2家,上云企业突破1.1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显著提升。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全国综合考核排名跃升76个位次。阳谷获评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优质企业加速成长。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金帝机械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时风集团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东阿钢球入选国家质量标杆名单。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6家、瞪羚企业7家、单项冠军10家、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7家,高成长性企业增量创历史新高。
  强力推进改革创新,更多领域并跑领跑。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实现有需求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增幅居全省首位,科技“创新券”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突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3家,增长120%。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启动“无证明城市”攻坚行动,已实现335项证明免提交。加快推进流程再造,创新审管互动机制,新增市场主体10.8万户。聊城市成为全省3个“点菜单”式改革试点市之一,多项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48个,到位资金402亿元,增长8.4%,制造业使用外资增长超两倍。
  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增质增效。坚决扛起农业大市责任,扎实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农业生产稳中有进。粮食总产超113亿斤,实现“十九连丰”。瓜菜菌总量、农林牧渔总产值稳步增长。“鲁西种苗谷”建成启用。实施高标准农田管护体制改革,农户用电价格平均下降30%。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顺利完成。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面积居全省首位,临清入选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高唐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新增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840亿元,增长14.2%,临清获评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县。新增“三品一标”205个,增量居全省首位。
  强力推进品质提升,人民城市共建共享。秉承“人民城市为人民”,精心打造美好家园,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投资334亿元,增长22.8%。城市空间不断优化。主城四区发展能级全面提升,高铁新区启动建设,“一体两翼”发展格局逐步成型。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香江、古楼、湖南等片区控规编制完成。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城市规划和社区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健全。全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21万平方米,超过前三年新增总和;新开工棚改2.5万套,完成1.77万套;“菜单式”改造老旧小区190个。加快构建主城区“15分钟生活圈”,更新升级北关街等传统商圈,提升农贸市场10处,新建社会体育场地29处、“口袋公园”30个、城市“微景观”124处。完成21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城市内涝有效缓解。启动名城保护项目24个,新增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处,开放“微型博物馆”31处,古城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达能力持续增强。主城区新通车道路33条、桥梁10座,新建过街天桥8座,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市大外环加快建设,国省道完成大修73公里。济聊高速聊城西立交改建、高东高速黑龙江路连接线开工,建成东阿至东平黄河大桥。济郑高铁完成总投资的48.6%,雄商高铁聊城段完成全部前期工作,聊邯长高铁完成可研报告和聊城枢纽方案编制,聊城机场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强力推进风险防控,发展底板牢固稳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牢生态红线、风险防线、安全底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狠抓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煤炭消费压减和能耗“双控”,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下降4.7%。7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57%。省控以上重点河流断面全面消除V类水体。冠县获评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继续推行供暖季主城区公交车免费乘坐。PM2.5年均浓度下降14.8%,优良天数达到242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强力推进民生改善,群众生活向美向好。坚持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着力办好惠民实事,民生支出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5亿元,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4.4万人次。推出普惠性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显著优化。率先规范社会救助机制,建成村(居)社会救助工作站3000余个。新增日间照料中心58处,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6900余场,4个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在全省率先发布“城市大脑”,6.6万路视频资源有效整合,50余个治理场景上线应用。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新改建幼儿园42所、中小学24所,东昌学院新校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二期进展迅速。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199个,市人民医院被确定为省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区域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市工人文化宫开工建设。成功举办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国际象棋锦标赛等高水平赛事,聊城健儿在东京残奥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民族宗教、地震气象、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残疾人、革命老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强力推进从严治政,自身建设走深走实。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率先建立法治政府建设白皮书发布机制,常态化开展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政府班子集体观摩庭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三遍访”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度融合,57项重点民生项目全部完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责任编辑: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