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全力推动沿黄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带建设 公布353个文物点

2021-11-24 14:1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4日讯(记者 樊庆刚)11月24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艾新,阳谷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訾世勇,东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唐慧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介绍聊城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艾新介绍,聊城市是黄河下游重要节点城市,境内黄河河道长59.51公里,黄河支流金堤河长80.8公里。黄河滋养了聊城大地,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聊城市是“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与“黄河文化旅游带”唯一的交汇点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相互协作的“桥头堡”,在交通区位、文旅资源等方面独具优势,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刘艾新表示,将建立健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从“横向打造”角度完善黄河文化表现形式,挖掘黄河旅游开发资源,确立“排演一场黄河情景剧”“创作一批黄河文艺作品”“公布一批市级以上沿黄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建设一座黄河地标性景区”“打造一座精品文旅小镇”“举办一场黄河节庆活动”“创办一个黄河文化专家行活动”的远景目标,全力推动聊城市沿黄文化旅游带建设。

  阳谷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訾世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为推动黄河流域沿线非遗传承工作,促进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弘扬,加大对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保护,寿张镇党委、政府联合县文化馆对黄河夯号进行了挖掘,组成的《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传承表演队,县文化馆重新编排的《阳谷寿张黄河夯号》,先后应邀参加了各种展演活动。2009年《阳谷寿张黄河夯号》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谷县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中成立了县、乡、村三级保护组织,加强了对文物的日常保护与管理,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实行常态化巡查,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信息持续完善,省级文保单位文物巡查员工作全面落实,文物保护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注重革命文物的挖掘保护与建设提升,推送10余处具有较高价值的红色革命旧址申报省、市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坡里教堂”、“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3处革命旧址获批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依托红色革命旧址,将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扩建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现已成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也是阳谷县红色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景点及研学旅行目的地。

  东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唐慧表示,近年来,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抓手,发挥黄河资源优势,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编制了《东阿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东阿黄河康养度假区总体规划》等规划,绘就发展蓝图;成立了东阿鲁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整合县域文旅资源,推进国有景区体制改革。先后实施了智慧旅游、标识系统建设,修建了铜鱼路、徐艾路等通景公路,不断优化旅游公共服务效能;成功打造了艾山风景区、位山黄河公园、艾山和王道口民俗村,加快发展精品休闲旅游;正在实施的鱼山曹植风景区4A级提升项目,游在鱼山、梦回三国为主线,着力打造聊城文化旅游新地标。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引导黄河与阿胶、黄河与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策划开发了黄河+康养、黄河+生态、黄河+研学等旅游线路产品,推动东阿县旅游业提质增效。

   

  东阿县将牢牢把握“阿胶名城·生态强县·康养东阿”目标定位,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挖文旅资源,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文旅精品。

  据了解,聊城沿黄区域现有文物点353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现有A级旅游景区13家,其中4A级2家,3A级7家,2A级4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4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9项、市级90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5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7人、市级45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处,丰富的文旅资源 为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附件:聊城沿黄区域353个文物点

责任编辑: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