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中共聊城市委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出台

2020-07-22 09:32:00 来源:聊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越是面临风险挑战,越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

  鲁网7月22日讯 7月15日召开的聊城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聊城市委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聊城市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线上线下结合、“三外”融合发展,深度参与国际、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全面开放。

  “五大重点”搭建“四梁八柱”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聊城的突破口在哪里?《意见》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这“五大重点”包括夯实基础、互联互通,打造对外开放新引擎;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改革创新、对接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拓展空间、合理布局,开辟对外开放新领域;优化流程、高效服务,营造对外开放新环境。

  “五大重点”,将构建起聊城对外开放的“四梁八柱”,而在每个“重点”之下,都有具体、实际、可操作的措施作支撑。如在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方面,《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对利用外资的支持政策,包括对外商投资企业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亿元人民币(不含)以下的,按实际利用外资额的1.5%予以奖励;当年实际利用外资1亿元人民币(含)以上的和世界500强企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按5%予以奖励,最高奖励5000万元。在营造对外开放新环境方面,推出一系列投资便利化措施,包括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允许境外投资者在未注册公司之前,以外汇方式交纳土地保证金,参与土地招拍挂,待中标注册公司后,再将保证金转入资本金账户。

  “对外开放是聊城发展的短板,这是历史长期积累的怆痛。”市委副秘书长蒋召国认为,深入推进全市对外开放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学习培训,解决招商人员能力问题;二是从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入手,落实相关激励政策,解决工作动力问题;三是做实做细服务和管理工作,解决工作条件问题。

  3年内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达到100家

  根据《意见》,今后3到5年,聊城将力争打造冀鲁豫交界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这个“新高地”,需要一系列标志性的数字支撑,包括3年内实现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00家,进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0家,新增有出口实绩的企业200家;每年引进过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5个以上,新注册外资企业20家以上。力争3到5年的时间内,建成1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1个国际合作园区、3个对外合作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基地和跨国公司。

  围绕以上目标,《意见》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调动开放积极性。每年向省推荐10个对外合作金牌团队和10名金牌标兵。开通因公临时出国重点招商团组、科技交流团组任务审批“绿色通道”。落实公务人员商务活动出国管理专门办法,合理开放从事招商的公务人员出国次数和时长限制。落实省市相关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大胆改革创新。

  ——提升开放能力。成立外经贸企业协会,建立外经贸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政策通报、调查研究、行业协调、业务培训、组织展销、对外交流等全链条外经贸业务服务,开设外经贸企业专线,形成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

  ——加大督查考核力度。贯彻落实省级对外开放考核办法和“书记、市长工程”,调整优化对外开放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设立“促进开放特别贡献奖”,对引进重大外资项目、关键技术团队、跨国公司总部和科研机构、国际知名会展的机构和个人,以及推进外经贸发展指标进步明显的单位、企业和个人,给予大力表彰和重奖。

  “《意见》里有很多实打实的措施,包括组织选派优秀企业家和高端管理人才赴国(境)外实训、到国内开放城市或跨国公司挂职锻炼等。”东昌府区区委书记荣红智在参加市委全委会分组讨论时认为,下一步的关键,就是抓好《意见》的贯彻执行,把各项具体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天伟)

责任编辑: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