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文化、悦旅‘城’!山陕会馆内八个大字藏“玄机”,十人九不识

2019-09-25 09:3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5日讯(记者 闫云倩) 9月24日至27日,“聊文化、悦旅‘城’”聊城文化和旅游融媒体采风活动举行。9月24日上午,“聊文化,悦旅‘城’”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融媒体采风团一行来到了位于大运河西岸的山陕会馆,参观了会馆的古建筑群,领略积淀270余年历史的文化氛围。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扩修,形成现今之规模,是山西、陕西商人为祀神明、联乡谊集资合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采风团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一边感受古典建筑的博大精深。在景区,记者发现,整个建筑群大到建筑布局、摆件,小到楹联、纹饰、雕刻,处处都有讲究,处处“暗藏玄机”。

  

  其中,三大殿两侧配殿台阶两边栏板上的怪体字,吸引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只见每个字的笔画都被设计为七排横划,方方正正,大家直呼“不认识”。经过“懂行”的提示,把每一笔画拉直,就好辨认了,原来,这八个大字,北边写的是“福自天来”,南边写的是“天下太平”。

  据了解,大运河流经聊城,许多山西、陕西的商人顺着运河来这一带经商、停留,于是商人们集资修建了这座山陕会馆。商人们的活跃也带来了文化、娱乐的需求,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活动,听戏便成了必备的娱乐项目,像秦腔、梆子、京剧等剧种交相上演,这也就促进了聊城本地艺术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山陕会馆不仅是漕运时代商人们互相交流、祭祀水神、供奉关帝的场所,它更是大运河留给聊城重要的文物古迹,是大运河聊城段辉煌历史的缩影,会馆内一座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石碑就是最好的见证。

  据会馆内所藏的嘉庆二十二年碑刻记载,会馆兴建之时,捐银的商号有363家,道光二十五年,增至366家,可见历史上这一带的商人之多、繁荣之貌。

  

  如今的山陕会馆,古建筑分布错落有致,关帝殿、中献殿、钟鼓楼,雕梁画栋、古朴的装饰中透着华丽。院内两颗500多年历史的国槐树,守护这座会馆自始至终。置身馆内,眼前一石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古人的生活点滴。

责任编辑:庞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