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茌平:打好服务“组合拳” 织密社会“保障网”
鲁网2月19 日讯 近年来,聊城市茌平区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社保服务需求,从社保政策宣传、业务办理、保障监督三方面入手,打好优化服务“组合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社会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牢。
“面+线+点”深化宣传入民心
一是全“面”宣传。推动社保政策进企业,送政策清单和服务清单,动态掌握企业诉求;进家庭,与电力、燃气、通信等有入户需求的企业合作,实现社保政策宣传入户;进社区,举办社保宣讲活动,组织社保政策答疑;进校园,在就业活动现场设立社保政策宣传区,前置社保参保政策宣传;进工地,深入施工工地宣传社保政策;进商户,在个体工商户较为集中的场地召开社保政策宣讲会,面对面提供咨询服务。二是直“线”推送。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方式,及时跟进推送社保政策。线上,充分利用微视频、公众号等渠道,将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保政策,分解、落实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事例中。线下,充分发挥业务大厅、社银合作网点阵地作用,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制作参保缴费明白纸、社保维权讲解图等方式,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办事流程、政策消息。三是对“点”解读。针对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宣传方式和解读重点,推动社保宣传从无差别向个性化转变。
“简办+智办+就近办”优化服务便民行
一是流程再造“简化办”。探索推行“退休一件事”服务模式,将企业职工退休、失业登记人员退休、灵活就业人员退休统合纳入“退休一件事”综合柜员窗口,实现“一窗受理”;建立容错、容缺“双容”机制,实现“一次受理”;对内协调相关业务科室,对外沟通相关部门,打通业务堵点,实现“一链办理”;创新实施提前申报、提前提档、提前预审“三提前”工作法,实现“一次办好”。二是数据跑路“智慧办”。工伤保险医疗费用联网结算,建立由工伤经办机构与医院端的线上全流程业务管理,实现一站式工伤保险结算服务,累计联网结算82人,发放工伤待遇108万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免申即享”。在充分考量工伤基金支付风险防控基础上,主动免去工伤职工申报动作,不需提交材料便可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累计享受人次174人次,支出329.4万元。社保待遇资格“静默认证”。建立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信息共享比对机制,准确掌握参保人员身份信息存疑数据,静默完成社保待遇资格认证,认证率达到98%以上。三是高频业务“就近办”。依托农商银行服务网点,建立150个“社银一体化”便民服务站,社区(新村)覆盖率达100%,依托7个合作银行、41个营业网点,实现社保卡即时制卡立等可取,有效打通了社保经办“最后一公里”。将多项社保服务事项集纳至社保卡,参保群众足不出村办理“查社保、缴社保、办社保、做认证、问政策”等17项高频业务,实现了基础社保服务不出村、综合社保服务不出镇。建立“镇街经办能手+村居经办代办员+银行专员”服务队伍,主动靠前服务,实时跟踪群众需求。150个“就近办”服务网点累计为群众就近办理人社业务7.5万余件次。
“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应防尽防”强化保障惠民生
一是“应保尽保”,推进参保“零遗漏”。取消户籍限制,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目前,6300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巩固建设工程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成果,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充分利用数据和技术支撑社保精准扩面。二是“应发尽发”,托起群众“幸福梦”。提前研判养老金发放形势,做好资金筹备,畅通社保待遇申拨、发放各环节,实现社保待遇拨付不拖一天、不漏一人、不错一分“三不”目标。三是“应防尽防”,守护百姓“养老钱”。强化人防建设,深入开展合规教育,推动业务经办法治化、警示教育常态化、案例通报制度化。强化制防建设,严格执行基金管理制度,把好入口关、流程关、出口关。强化技防建设,用好社保经办岗位权限管理平台、业务风险防控平台、金保工程二期社保一体化平台,不断加厚社保基金安全“底板”。(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