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聊城频道 > 县域 > 正文

“村头荒”变“聚宝盆” 聊城莘县驻村第一书记申健显担当

2020-05-18 15:4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18日讯(记者 闫云倩 通讯员 岳志刚)聊城市莘县古城镇辛庄村,是一个有56户人家、224口人的省级贫困村庄。十个月前,这里的街道胡同坑坑洼洼,各种垃圾乱丢乱放,村头巷尾三大堆随处可见,空闲土地上荒草丛生、杂乱无章。如今,在第一书记申健的带领下,这个村庄焕然一新、彻底改变。街道变得干净了,三大堆消失了,坑塘沟渠不见了,空闲土地平整了,没有了杂乱无章,没有了一片荒芜,变得精致了、漂亮了、舒心了。

  

  

  乡村旧貌换新颜

  2019年5月,作为省派第一书记的申健,走出大城市,第一次来到莘县古城镇辛庄村。以前虽然接触过农村生活,心里有一定心理准备,但看到眼前的一幕,他还是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群众基础差,基层党组织涣散,人心不齐一盘散沙,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按照要求,作为省派第一书记,他可以吃住在镇上或是县城。但他却执意住到村里,在村委办公室简单收拾了一间房屋,住了下来。“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就这样他成了一名村里人。

  走访中,申健发现本来村子里的人口土地就不多,却存在大片土地浪费的现象。空地上要么是三大堆随意堆放,要么是断壁残垣一片荒凉,这些土地不但没有利用,还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体形象。申健决定从清理村里垃圾和空闲宅基开始着手,改变村里脏、乱、差的景象。

  靠着锲而不舍的韧劲和把村民当亲人的心情,申健终于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村民都被动员了起来,开始收拾房前屋后、村头巷尾、坑塘沟渠、断壁残垣。申健带着党员干部,逐户逐片清理,经过两个月的连续奋战,终于把这些村里村外的空闲土地全都清理了出来。清理完村里卫生,申健又带着群众,把村里的街道胡同进行修缮硬化,不仅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也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

  防疫春耕两不误

  面对疫情,他放弃回家团聚,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在村里设置值班监测点,24小时值班,严防外人进村,对符合入村者进行登记消毒、测量体温。还在村里开展“暖民心、稳民心”活动。对于村内必需品购买,村民通过微信群,每天上报各家各户所需物品,然后有专人进行集中采购,再逐户送到各家门口,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和身体健康。对贫困户上门测量体温、并发放口罩、生活用品到其家中,还指定专人对贫困户家中定期消毒。

  申健看到村里口罩紧缺,赶紧多方筹措,把联系到的200个口罩,发给了村口的值班人员。同时,村民们也自发地行动起来,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辛庄村在申健的带领下,由一盘散沙“各扫门前雪”,变得团结起来,凝心聚力,患难与共。

  正值春耕时节,申健通过与乡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和村干部一起将即将开展春耕所需的种子、化肥、器械等农用物资送到村民家门口,减少群众外出流动,防止疫情蔓延。

  产业调整新发展

  以前辛庄村家家户户都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没有其他经济作物。申健鼓励村民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做好增产增收,鼓励多种植经济作物提高收入。他还带领村民把村里清理出来的90余亩闲散土地也都种上了小麦和大蒜。大蒜的经济效益要远高于粮食生产,今年在他的鼓励支持下,村里大蒜种植面积达到了100余亩,每亩地能为村民群众增收3000余元。

  申健带领村民成立了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参股、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和运营,让村里群众实现了从村民到股东的转变。他带领群众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结合本村实际,从海阳引进了奇异果苗进行种植。首批引进的2000株奇异果苗,种植了15亩,并与海阳市果木种植基地签订了合同保证成果回收,解决了成果销售的后顾之忧。

  曾经的“村头荒”,如今变成了家门口的“聚宝盆”。现在,村民深感心里有了盼头,生活有了奔头,干劲十足,申健把信心和希望种在了人们心间,他正带领村民走在发家致富的快速路上。

责任编辑: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