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最美科技工作者|吕延昌:“治黄人”让防汛更智能、更精准

2023-05-31 10:5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31日讯(记者 泮晓阳) 5月30日上午,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举行2023年度“水城最美科技工作者”记者见面会。见面会邀请了聊城黄河河务局莘县黄河河务局高级技师吕延昌作为“水城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之一与现场记者见面交流。

  吕延昌是吕家第二代“治黄人”。小时候,他总缠着父亲,让他带自己去黄河堤坝上玩,因为可以看到滚滚黄河水,听到隆隆拍岸声。可后来,上世纪80年到90年代,他再和父亲去看黄河,发现黄河干了、没水了;他踏过那干涸的河床,望着堤坝那边嗷嗷待哺的庄稼和抽着旱烟满脸愁容的叔辈、爷辈,心里特别难受。

  因为吕延昌那时总是跟同学们吹牛,自己老爸是管黄河的,可厉害了。可当他看到那空空的河床时,就问父亲:“你不是治黄工作者吗?黄河水哪去了?你怎么保护的她?”沉默一会儿,父亲摸摸他的头:“我这辈子没有干好的事情,你愿不愿意接着干?”从那时起,他就立誓,要保护母亲河,让她奔向大海,让她继续哺育两岸的庄稼和人民。

  多年后,当吕延昌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当他充分了解黄河历史和治黄知识后,发现儿时的问题很残忍,也很幼稚。因为黄河治理和保护是分不开的,是相辅相成的。吕延昌开始积极参加到黄河保护治理中,慢慢懂得,保护治理黄河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那时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洪水时刻威胁着黄河母亲的健康和生命,需要“治黄人”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更需要大家每个人的参与。以聊城黄河为例,她位于游荡型到弯曲性河段变化区域,河势变化复杂,主流摆动不均,如遇三花间暴雨洪水,直接威胁到黄河下游聊城段防洪工程的安全。

  “保护治理黄河真的很难,但好消息也从来没断过。今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黄河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水旱灾害防御有了法律依据。”话说到这里,吕延昌的眼里闪着点点亮光,这件事对“治黄人”来说,意义重大。

  吕延昌从事治黄工作至今已有23个年头了,和父亲聊天,也从以前父亲跟他讲沿堤群众背着窝头去推着独轮车,喊着硪工号子去复堤,到现在,他跟父亲汇报,他带领着自己的创新团队成员投身于数字黄河基础数据的录入、防洪工程标准化建设、调水调沙期利用卫星云图及无人机巡察河势、利用智慧黄河平台,加强引黄供水及水资源管理、汛期利用三个全覆盖及智巡APP为防洪工程保驾护航等工作。如今的黄河,经过调水调沙已经逐步实现冲淤平衡,河道生态保护得到提升,水资源利用更加严格规范,信息技术正与治黄业务深度融合,让黄河防汛更加智能、更加精准。

  吕延昌总说,自己是聊城黄河河务局莘县黄河河务局的一名普通职工。但他同时也是“吕延昌创新工作室”和山东黄河首席技师工作站的负责人,聊城黄河基础创新团队技术负责人。工作以来,先后获得了全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岩土)水利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资格,目前也是山东黄河防汛抢险指挥专家、山东黄河首席技师、聊城市首席技师、聊城市科技智库咨询专家。他热爱创新,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行业省部级科技奖13项,厅局级科技奖20余项。

  “如果说动力,我想就是儿时长辈的那些期盼的眼神,就是对母亲河的无限热爱。当看到自己的创新项目应用于治黄事业,真正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业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吕延昌如是说。

责任编辑: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