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红色印记 | 段君毅:发动群众渡难关

2023-04-03 23:28:2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段君毅(1910—2004),山东省濮县(今属河南省范县)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委原第一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泰西特委书记、中共鲁西区委统战部部长、鲁西军区副司令员、鲁西行政公署主任、冀鲁豫行署副主任、冀鲁豫二地委书记、八地委书记、中共豫东工委书记。

  1945年10月以后,段君毅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冀鲁豫边区行署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后方战勤总指挥部司令员、鄂豫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第二野战军司令部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南京军管会委员兼财经接管委员会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5月,段君毅随郭洪涛由延安来到山东。是年5月,中共泰西特委成立,段君毅(化名董君毅)任书记。

  1939年1月,中共鲁西区委成立,段君毅任统战部长。

  1940年4月15日,鲁西行政公署成立,肖华任主任,段君毅任副主任。9月,段君毅接任主任。

  从1940年起,日军对鲁西抗日根据地展开了多次残酷大“扫荡”,鲁西抗日根据地进入困难时期。7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朱德、彭德怀的指示要求,段君毅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权建设,大力开展财经、文教和扩军工作,发动群众发展生产,参军参战。

  为了完成扩军任务,段君毅在鲁西区党委主办的《灯塔》第20期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部队是我们打击敌人以致最后战胜敌人的支柱”,“扩大鲁西正规军、扩大鲁西军区武装是鲁西党,是鲁西每个党员的光荣任务”。

  扩军后,随着抗日部队的壮大和党政群组织的发展,所需供给、经费越来越多。

  鲁西军政委员会专门设立了财经委员会,将财经工作置于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段君毅主持行署的财经处、粮食处、贸易处、交通处和鲁西银行工作。

  在此期间,段君毅在反“扫荡”率部突围时,在莘县苏村、马集一带战斗中受重伤,但他仍然带伤指挥,带领行署机关人员安全转移。   

  1941年7月,冀鲁豫边区和鲁西两区合并为冀鲁豫边区,建立新的冀鲁豫边区党委,张霖之任书记,段君毅任区党委执行委员、行署副主任。此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段君毅同行署其他领导人一起,发动群众开展救灾运动,加强了对敌经济斗争和经济、财政建设。行署千方百计从边区中心濮、范、观城三县调集了500 万公斤粮食。在部队和民兵协助下,用毛驴驮、小车推、人肩挑,冲破日伪军封锁,将175 万公斤粮食运到了鲁西北地区,将数百万公斤粮食运到了豫北沙区,缓解了上述地区的灾情。

  1942 年10 月,中共中央北方局相继调整了冀鲁豫党政军领导班子,黄敬任区党委书记。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后,段君毅调任二地委书记、第二军分区政委。段君毅到任后,与军分区司令员曾思玉研究决定,以昆张支队为基础,将军分区部队和县大队分别组建成4个中队,灵活机动地打击日伪军,逐渐使这一地区由敌占区变成游击根据地。

  1944年5月,冀鲁豫边区和冀南两区合并为冀鲁豫边区,原二地委改为八地委,段君毅仍任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12月开始,曾思玉、段君毅率领军分区部队和民兵对日伪军展开了连续攻势作战,先后进行了昆张、清丰、寿张、南乐、东平、阳谷等战斗。

  1945年10月,段君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1946年4月又调任冀鲁豫行署主任、军区后方战勤总指挥部司令员,组织20万民工复堤疏浚黄河,并开展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造船、架桥等工作。其作出的成绩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的高度赞赏。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是年8月,段君毅率领机关人员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任大别山的鄂豫区党委书记,从此离开了冀鲁豫边区。

责任编辑:连峰
新闻关键词:聊城红色印记段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