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这十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76.7%,保持全市第一

2022-10-12 16:24:4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12日讯(记者 泮晓阳 见习记者 秦蒙蒙)10月12日,中共聊城市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举行“聊城这十年·高新区”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新区围绕“三争一创”的目标定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将聊城高新区建设成“科创之城、产业新城、和美高新”的国家级高新区的生动实践。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崔宪奎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朱炜回答记者提问。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马欢主持发布会。

  崔宪奎介绍,十年来,高新区始终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新”发展定位,接续奋斗、守正创新,目前已经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座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科创之城、产业新城、和美高新”正在加速崛起。

  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从33.98亿元增长到139.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15亿元增长到21.15亿元,增长了6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74.9亿元增长到492.4亿元,增长了5.6倍;进出口额增长到58亿元,近三年来平均增速达到56%;使用外资增长到3653.6万美元,近三年来平均增速达到84%,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着力突出创新引领,科创之城焕新向荣。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8家,近三年平均增速超过26%;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入库137家,居全市首位。打响“金月季”人才招引品牌,构建“引育留用”服务新模式,加快高新人才集团实体化运营,高端人才引进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5家,人均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动能转换持续发力,产业发展塑成优势。“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76.7%,保持全市第一。综合运用以商招商、“填空式”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种模式,做好延链、强链、补链文章,招引落地了贞元车轮、光明园迪、阿华制药等优质企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3+1”主导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产城融合加速推进,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区由3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增长了5.7倍;区域干道网络由12公里提升到70公里,增长了4.8倍;城中村改造惠及9300余户居民,城镇化率从35.9%提高到63.8%;投资15亿元建设了占地近2000亩的九州洼月季公园,建成海绵城市20平方公里、“口袋公园”16个。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倡树“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理念,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十年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99万户,数量增长了13.5倍,市场活力充分迸发。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和美高新画卷徐展。助力鲁西集团创成“绿色化工园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累计改善58.2%,PM2.5浓度改善67.2%,PM10浓度改善65%,优良天数增加2.8倍、达到262天,三条市控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今年1-9月份,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位,获市级生态补偿资金1040万元。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大幅增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245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2.5倍,许营镇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常态化推进干部作风大改进,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强化“以实绩论英雄”的选人用人导向,营造“拼抢争先”的干事环境。

  崔宪奎说,今年以来,高新区全力投入“六个新聊城”建设,坚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理念,锚定全市争前列、全省争进位、单项争第一,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三争一创”的工作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前三季度全区GDP完成107.8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7.12亿元,增长18.4%;税收收入(县级)完成14.54亿元,增长15.6%;新增进出口额65.7亿元,增长25.58%。

责任编辑: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