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自我革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2021-02-01 16:22:00 来源:聊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1日讯 主持人:新动能的持续井喷,背后必然是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市委书记孙爱军说,“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市刀刃向内,不断革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化解痛点、打通堵点、突破难点,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广大市场主体获得春天般的发展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这种形势下,对聊城而言,优化营商环境如逆 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退”。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形势下,聊城各种有利条件加速集聚,强大动能蓄势待发;“十四五”时期要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融入新发展格局。无论是抓住机遇、激发动能,还是精准施策、实现新的发展目标,都需要一个优质的营商环境来奠定坚实根基。

  在两会中,“营商环境”成为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汇。聚焦聚力改革攻坚,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代表委员纷纷为聊城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建言献策。

  

  市政协常委、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李静: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对聊城来说,下一步应持续深化流程再造、制度创新,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积极推进告知承诺制,深化“一业一证”,优化一链办理,加快推进“市域通办”“跨省通办”;通过建设“临时审批大厅”为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定制化、精准化帮办代办服务,形成“水城帮办”服务品牌效应,推动聊城各项工作“争创一流、走在前列”。

  近年来,聊城营商环境实现跨越提升,创新实施的“一链办理”“一业一证”、企业开办“4012”新模式、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等改革便利了企业群众,不少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关键五年,要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优化企业开办、“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筑工程许可等政务服务环境。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核验方式,通过“信息互融”推动“服务集成”。探索“一业一证”平台和企业开办等平台对接,推动实现准入准营“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更大范围推动“证照联办”,平台互联创新推动“信息互融”。

  服务于经济增长新支撑点的打造,应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集成效应,实现我市工程建设领域审批事项除涉密的外全部纳入平台,网上流转、信息共享、限时办结;推进“清单+告知承诺”审批,深化告知承诺制在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的应用,形成工程建设领域“信用+审批”聊城模式;固化改革成果、强化改革应用,实现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常态化办理。

  

  市人大代表、开发区人民法院院长马国栋: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对经营活动更有预期,让企业落地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应形成法治思维观念,出台法治惠企清单,健全制度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打造优质品牌,让法治化营商环境行稳致远。

  2020年,我市出台保障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十二项措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审结买卖合同、加工承揽、建设工程等商事案件28586件,涉案标的额114.3亿元,切实维护了守法重信的市场秩序。推动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全覆盖,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并将出庭应诉情况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和年度市直机关部门绩效考核,全市“法治生态”得到极大改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开启新征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应强化“亲商、爱商、护商”理念,切实解决眼界不高、思路不宽、理念滞后的问题,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部署,牢牢把握九个“聚焦聚力”,充分运用刑事、民事、商事审判等司法手段,公正高效处理影响企业经营、项目建设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效。

  

  市政协委员、聊城盖氏邦晔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桑昌营:

  营商环境决定了企业能否茁壮成长。应该精准把脉、分类施策,让不同的企业需求与政府服务充分融合,把送到企业家门口的“微服务”变成“有为服务”,切切实实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打造极具感召力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聊城大力实施改革攻坚,推进作风整顿,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想企业之所想,解企业之所难,为广大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园区是聊城市首家,也是唯一 一家大型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迅速发展,目前园区已入驻各类商户700余家,开通聊城至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货运专线1000余条,带动就业6000余人。

  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帮办代办”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实打实的福利。在发展中每个企业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不同,应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度,针对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服务方案,让政府的“软服务”变成企业发展的“硬实力”,为企业冲击新目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

  

  市人大代表、山东百佳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绍东:

  我来自辽宁大连,在冠县工作15年了。这些年我深刻感受到了聊城营商环境的巨大变化:政务服务效率大大提升,工作人员素质更高了,主动服务意识更强了,还有“帮办代办”业务,政府切实做到了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我们在冠县的直营加工企业,是百佳公司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控制点,是全国最大的脱水洋葱、大蒜和蔬菜制品加工基地。企业发展中政府给予了很大帮助。目前企业年产能达到20000吨,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30余个国家或地区,带动了数十家国内上游加工企业、上万户农民共同发展。

  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政府应该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政策红利”激活发展源头动能。应对政策落实情况建立检查机制,对没有落实的政策,尤其是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补齐执行过程中的短板,让优惠政策尽快变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薛蓓蓓)

责任编辑: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