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腾飞正当时——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19-06-27 15:00:00 来源:聊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聊城,一座有着2500年悠久历史的城市。

  居鲁西、临黄河,南望中原,北倚燕赵,黄河文明和运河文化在聊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交相辉映。明清时期,凭借京杭大运河漕运之利,聊城繁荣兴盛四百多年,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

  水,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灵魂。傍水而生、因水而兴的聊城,有着“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水城风貌,是闻名遐迩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是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温泉之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这里还是东阿阿胶的产地,是曹植创作佛教梵呗音乐的地方,是一方养生养心的福地。

  时间,记录开拓者前进的刻度。进入新时代,聊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加坚定、转型路径更加清晰、改革发展更加蹄疾步稳。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聊城,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天下有识之士投资兴业!

  水是流动的诗,湖是带框的画。

  聊城是闻名遐迩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河湖秀美,聚足南来北往的人文底蕴;水韵悠长,成就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独特魅力。

  聊城的特色在于“水”,全市流域面积在30多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黄河、京杭大运河、徒骇河都从聊城经过。市区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水域面积6.3平方公里,湖中环抱着一座面积1平方公里的宋代古城——中华水上古城。

  古城飘在湖上,城市环抱湖水,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水城风貌。纵横交错的湖水和河水,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推动着聊城大踏步迈向现代化都市的脚步。

  聊城始终把生态环保作为发展的“命门”,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生态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狠抓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淘汰拆除落后燃煤机组21.2万千瓦,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顺利通过验收。聊城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3812万元,居全省第3位。2018年,我市空气优良天数176天,同比增加14天,城乡居民尽享生态福祉。

  扎实实施“路长制”,扬尘治理整体向好。PM2.5、PM10、SO2、NO2均值浓度分别改善15.5%、11.1%、22.2%、2.5%,PM2.5均值浓度降至60微克/立方米,提前两年实现三年行动计划改善目标。扎实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四个省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均消除劣V类水体,八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要求。

  近年来,聊城大力实施森林进城围城等六大工程,作为山东省首个平原创森的样板市正式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平原城市“创森”典型!

  文明之城

  这是一座文化厚重、人杰地灵的城市。

  聊城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悠悠数千载,这片土地上无数的英才相继辉耀,茂郁林立,悠久的文化留下了众多历史遗存,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曹植墓、光岳楼、山陕会馆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13处。

  这是一座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共同孕育的城市。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聊城交汇,境内遗留文物古迹400多处。明清时期,聊城是京杭运河最大的商埠之一,凭借运河漕运之利繁荣400多年。

  这是一座行走在名著里的城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这是一座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城市。唐初名相马周,明代文学家谢榛,抗日名将张自忠,著名学者傅斯年、季羡林,国画大师李苦禅,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聊城人。

  这是一座红色基因世代传承的城市。聊城是国家认定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聊城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被誉为“钢铁濮范观、华北小延安”。

  进入新时代,这座城市的文明得到了新的延续和传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新时代的城市新坐标,是品质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聊城千年文明延续的需要。

  2018年2月28日,聊城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议,一场众志成城、志在必胜的城市“大考”正式拉开了大幕。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积极成果,聊城在全省新进提名城市测评中获得第1名!

  活力之城

  这是一座充满发展活力的新兴城市。

  农业提质增效。聊城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总产超过120亿斤,瓜菜菌总产名列全省第一,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蔬菜第一市”,成功打响了“聊·胜一筹”区域品牌,每天销往京、沪可追溯蔬菜达70万斤。近年来,我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五个单项规划,7个乡镇入选齐鲁样板示范乡镇,茌平耿店村“棚二代”创业实践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

  工业转型升级。立足迈向产业中高端,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产品高新化、模式新型化、品牌高端化,产业发展竞争力全面提升。全市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7亿元,其中“延链、建链、强链”项目90个,完成投资172亿元。6家企业列为国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新增上云企业763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1家,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家、创新孵化企业22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05件,增长12.5%。电气机械、医药制造、仪器仪表等先进制造业分别增长9.2%、12.2%和10.8%,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

  服务业扩量提档。坚持把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业壮大、电子商务示范等六大工程,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京杭运河(聊城段)样板项目主体河道工程建设完成,东昌湖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中华水上古城旅游人数成倍增长,全市旅游消费总额增长15.2%。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增长279%,增幅居全省第6位;引进光大银行、长江证券等金融机构7家,新三板企业总数达到33家;“无车承运人”等物流新模式蓬勃发展。

  质量强市深入实施。聊城坚定不移推动质量强市战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通过山东省预验收。主导或参与制定省级以上标准14项,新增地理标志商标5个、马德里注册商标7个、山东名牌27个。国家铜铝冶炼及加工产品质检中心通过验收,东阿阿胶、金号织业分别入选2018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和500强。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举办了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7.1亿元,阿里云创中心、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希杰万吨核苷酸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落地。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89.6亿元,“一带一路”市场进出口额增长33.8%,连续6年入围全国外贸百强市。全市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孵化器、院士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引资引智平台36个,“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51人。

  “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推出“一次办好”市级事项1337项、县级平均1083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1815项。实现了市县行政许可要素统一、网上运行、容缺受理、代办帮办;推出了“菜单式”服务,28项“办一件事”服务实现关联事项“一链办理”。“多证合一”实现“四十五证合一”,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幸福之城

  这是一座幸福感满满的城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民生财政支出324.2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2%。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着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新建、改扩建学校42所,全市中小学新招收班级均实现班额标准化。积极推动名校办分校,带动学校360所,惠及学生26万人。

  卫生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按病种收费改革扎实开展。建立医疗联合体35个,覆盖医疗机构200余个;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60万人;再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连续七届荣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扫黑除恶”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打掉黑恶势力犯罪集团21个、恶势力团伙22个。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综治中心,成功列入全国“雪亮工程”重点支持城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6.9%和21.5%,是全省4个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城市之一。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97%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覆盖率达到76%。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党建筑基、精准施策、政策集成、责任包干,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8亿元,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4亿元。“四大片区”共建成项目441个,完成投资近30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2个,建成集中供养机构16处。全省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西片区现场会在我市召开。0.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73万已脱贫人口保持稳定脱贫不返贫,全市脱贫任务基本完成。

  奋进之城

  这是一座正在加压奋进的城市。

  2019年4月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吹响了聊城向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全市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开创了聊城在全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良好局面!

  思想上的“破冰”,带来行动上的“突围”。结合自身实际,我市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了一场以“聊城要发展,我该怎么办”为主题解放思想大讨论,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明确目标、查找问题,深入推动制度创新,切实转变作风,以大讨论促进作风大改进、工作大提升,促进聊城各项工作在全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

  地处三省交界的聊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区位交通优势十分优越,正在全力打造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聊城大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打造高速成网、高铁叠加、飞机起降的“冀鲁豫三省交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聊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机遇,先后被列入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区,特别是山东获批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更为聊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支撑。战略机遇叠加,聊城已经成为了各方有志之士投资兴业的良田沃土!(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宏磊)

  责编 李云乾

责任编辑:庞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