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关于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若干财政政策

2019-01-17 11:25:00 来源:聊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聊城1月17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聊发〔2018〕15号)和《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2018-2022年)>的通知》(聊政发〔2018〕14号)精神,现就支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制定如下财政政策。

  一、强化财政体制引导,建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

  1.建立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挂钩的转移支付分配机制。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分配与各县(市、区)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挂钩,根据各县(市、区)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创新驱动发展、对外开放、生态环保、旧动能淘汰等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予以分档奖励,形成“动能转换越快、成效越大,得实惠越多”的激励机制。(市财政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配合)

  2.建立财政收入结构优化奖励机制。对年度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高幅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且财政收入保持增长的县(市、区),按其上缴市级税收增量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引导各地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市财政局牵头)

  3.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增长奖励机制。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上缴市级增量部分,按一定比例奖励所在县(市、区),引导各地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市财政局牵头,市科技局、市税务局配合)

  4.建立重点园区“亩均税收”领跑者激励机制。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确定的我市10个重点园区,开展以“亩均税收”为主的税收贡献评价,市财政对进入全市税收贡献评价前3名的园区给予奖励。(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税务局配合)

  5.建立“飞地”项目税收利益分享机制。对市内各级政府引导的企业跨区域异地投资建设重大产业项目,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项目转出地与转入地主体税收共享制度。(市财政局牵头,市商务局、市税务局配合)

  6.建立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积极推进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开展绩效监控和评价,建立绩效和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市财政局牵头)

   二、突出财税扶持重点,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

  7.大力支持传统产业提质效。完善财政贴息、奖补政策,推动全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加快推进重点高耗能行业的大调整、大提升,各县(市、区)财政对因政策原因关闭的企业给予补贴,市财政根据各县(市、区)任务量和绩效考核情况给予综合奖补。实施涉农贷款贴息、担保费用补助、担保风险补偿等综合扶持政策,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公共平台建设和新型文化业态培育。(市经信委、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牵头,市农委、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办、聊城银监分局配合)

  8.大力支持新兴产业提规模。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持力度,集中引进培育一批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北斗导航、物联网、大数据等应用场景标杆。支持新零售发展,提升消费智慧化和便利化。落实新产品推广应用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快高端装备和新材料、高端软件应用推广。(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经合局、市商务局、市信息化服务中心、市财政局牵头)

  9.大力支持跨界融合提潜能。促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支持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和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平台,争创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网络平台发展。支持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军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市财政对每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300亿元的产业集群给予一次性奖励。(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市民营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负责)

  10.大力支持品牌高端提价值。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市财政对新认定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给予支持。积极培育“四新”企业,市财政对新创国家级、省级、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给予奖励和扶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省级“隐形冠军”、“独角兽”、“瞪羚”和“创新优秀”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参与“泰山品质”联盟认证,促进品牌高端化,市、县两级财政对认定的国家级区域集群品牌给予适当奖励。(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市民营局、市财政局负责)

  11.大力支持绿色发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逐步完善生态补偿体系,大力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完善奖补政策,鼓励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开发绿色产品,鼓励实施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积极参与“工业绿动力”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重大节能工程。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财政扶持“绿色门槛”制度。全面落实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对政府采购清单内的节能、环境标志产品,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强制或者优先采购。(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税务局、市财政局负责)

  12.大力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国家新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对部分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旧动能转换重点行业(项目),按程序落实临时性的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市税务局、市物价局、市财政局牵头)

   三、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增强新旧动能转换动力

  13.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及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财税优惠政策。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税前扣除限额从2.5%提高至8%,激励企业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投入。大力支持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对省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培育成功高新技术企业,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将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给予一次性引导补助。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五年行动计划。(市税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牵头)

  14.强化创新平台和人才智力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对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创新平台给予奖补。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对“万人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重点工程给予支持。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完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政策,加大“创新券”政策实施力度。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开展“千人服务千企”活动,按照科技特派员与企业产学研合作获得的省级财政后补助奖励额度,市级财政给予同等额度的配套奖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人社局负责)

  15.支持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激励以企业为主的知识产权创造。对企业首件国内授权发明专利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给予补助,对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和优秀奖的企业给予奖励。实施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培育工程,对在我市落地并转化实施核心专利技术的,择优给予补助。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政策,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财政贴息补助范围,实施企业专利权质押保险补贴政策。(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牵头)

  16.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水平,市财政对获省级财政奖补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给予同等额度的补助或奖励。支持市、县共建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搭建覆盖全市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市财政根据技术成果交易量增长情况、实施效益等因素给予经费补助。积极落实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政策。(市科技局、市税务局、市财政局牵头)

  四、强化六大支撑,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实保障

  17.强化项目支撑。把项目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抓手,按照新旧动能转换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组织召开一次论证会,对项目库进行调整,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纳入项目库管理,进展缓慢或无法实施的项目及时调出。健全完善项目服务,强化重大项目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进展监控、结果评价机制,实现对入库项目管理、推进、监管、服务的全过程覆盖,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市发改委牵头,市农委、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市旅发委配合)

  18.强化人才支撑。全面落实《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聊发〔2017〕18号),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支撑聊城新旧动能转换。支持顶尖人才项目合作工程建设,对顶尖人才在聊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市财政给予资助或股权投资支持;对入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重点人才工程,市财政按照国家、省人才资助经费额度给予同等配套;深入推进急需紧缺人才精准引进工程,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设立50家以上各类创业创新载体,培育优秀成长性人才集聚。(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人社局负责)

  19.强化资金支撑。拓宽融资渠道,推进社会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转变。支持企业积极利用主板上市、股权挂牌、债券发行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政金企对接,对知识产权、股权、商标使用权、出口退税等抵质押方式贷款给予适当贴息,引导资金重点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倾斜,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属地风险处置主体责任,严控化解担保圈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聊城银监分局负责)

  20.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支持我市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水陆空立体大交通体系。完成济郑高铁济南至聊城段建设,推动京九高铁(雄安至商丘段)、聊泰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加强公路建设,支持加快实现“县县通高速”,支持普通国省道新建改建和大中修养护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四好农村路”多元化投资机制,全面推动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支持水运交通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和省适时启动大运河复航前期工作。争取聊城机场申请为国际机场,尽快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填补鲁西地区无国际机场的空白,打造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公路局、市财政局负责)

  21.强化新要素支撑。把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扩大运用和高效使用作为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要素和最重要资源。强化新技术供给,支持通过自主创新、引进创新、集成创新,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储备力度,开展面向产业应用的关键性、瓶颈性和产业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形成源源不断的新技术供给。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规划建设聊城大数据中心,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加快信息基础社会建设,全面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和安全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落实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推动知识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市科技局、市信息化服务中心、市经信委、市知识产权局负责)

  22.强化政府服务支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逐步理顺市以下财政收入分配关系,提高财政体制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公平竞争环境营造、公共服务(产业链)平台建设、产业转型发展试点等,促进增强市场活力。支持国地税合并改革,理顺非税收入征管职责,进一步提高收入征管效率,降低收入征纳成本。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支持深化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单位改革。严格执行全国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张网”,做到“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不收费”。深入推广实施“双随机、一公开”,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扎紧权力运行的“篱笆”。(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物价局牵头)

  五、加强财政金融配合,协同支持新旧动能转换

  23.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积极采取贷款贴息、融资增信、代偿分担等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的投入。在严控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前提下,规范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快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探索发行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拓宽重点项目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大力实施农村集体产权抵质押贷款和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策。研究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抵押贷款试点。(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牵头,市金融办、聊城银监分局配合)

  24.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设立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重点支持“九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优化整合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精准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采取差异化的引导基金让利政策,鼓励基金企业在市内投资。对符合条件的基金企业,由基金注册地政府给予落户奖励,并在人才引进、子女就学、户口办理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对投资运作快、投资效益好的基金管理机构和团队,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给予奖励。(市财政局牵头)

  25.引导金融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支持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在服务“三农”“四新”、小微企业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及地方新型金融组织,给予示范性奖补。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实施降低担保费率政策,由此减少的收益由各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偿。深入开展“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对投保企业、保险公司、贷款银行给予财政补贴。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力度,对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按规定给予一定时限的担保和贴息。鼓励我市金融机构积极申报新旧动能转换金融创新产品。(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人社局、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聊城银监分局、聊城市保险协会负责)

  26.鼓励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企业挂牌上市,对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等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的企业和在我市新设立的证券、期货公司营业部,市财政分别给予补助。(市金融办、市财政局牵头)

  以上政策涉及财政资金投入的实施期暂定为2018-2020年。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具体政策。(庞玉伟)

  责编 李云乾

责任编辑:庞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