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聊城频道 > 精彩专题 > 兴聊十大工程 > 视图报道 > 正文

“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系列述评之四

2021-03-04 09:27 来源:聊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0年,聊城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为54.4%,而在2019年,这一数字仅为14.8%。一年时间内,聊城市实现了从企业研发后劲严重不足到创新创业潮流涌动的巨大转变。

  鲁网3月4日讯 2020年,聊城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为54.4%,而在2019年,这一数字仅为14.8%。一年时间内,聊城市实现了从企业研发后劲严重不足到创新创业潮流涌动的巨大转变。

  组建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传统产业与科研机构、科研人才的桥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2家、省级瞪羚企业1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同比提高9.75个百分点……作为“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之一,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加快构建从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动能转换的主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培育创新平台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2月26日,临清智创未来产业园1号车间胡正寰院士斜轧轴承滚动体生产线高速运转,每隔6秒,一个高精密度轴承便从生产线下线。

  聊城市不仅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轴承市场,还有完整的轴承产业链,但企业聚合度低,产业整合、提升的空间很大。要助推轴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聊城千亿级轴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打造高端科创平台势在必行。在此情况下,智创未来产业园应势而生。

  2019年3月,市委书记孙爱军到智创未来产业园调研,要求产业园加快建设,服务临清3100多家轴承企业和全国轴承产业发展,为轴承产业建链、补链、延链。

  智创未来产业园和北京科技大学胡正寰院士、北京大学周晓华教授、清华大学刘彬教授等一大批国内轴承行业顶尖人才合作,联手解决共性技术难题,引领中国轴承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去年3月,智创未来产业园晋级国家级众创空间。

  聊城传统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超过70%,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占比低。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大力培育面向不同产业的各类创新平台,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

  去年,经市委常委会研究,聊城市决定成立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聊城产研院的成立,对聊城意味着什么?

  聊城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聊城产研院定位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聚焦传统产业,充当新旧能动转换的“转换器”“加速器”,赋能聊城产业转型升级。效果立竿见影!截至2020年年底,聊城产研院已与中科院计算所、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设创新机构10个,对接企业100余家,搭建起企业与科研机构、科研人才之间的桥梁。

  各类创新平台像一股春风,搅起企业的“创新涟漪”。仅去年一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44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2家、省级瞪羚企业17家。各类创新平台的建立,为聊城产业蝶变开辟了“捷径”。

  增强创新动力

  企业踊跃建立研发机构

  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山东恒晶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蓝宝石晶体用氧化铝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研发人员5人。该公司积极响应聊城市的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高标准改建实验室,并顺利通过认定。目前,该公司正在扩大实验室规模,引进更高端的科研设备,并通过聊城市的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科研人员加盟。该公司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引来了山东大学晶体所的“橄榄枝”,双方将共建“超纯电子基础材料创新中心”,共同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

  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平台,是创新要素的聚集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地。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在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聊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方案,并成立由科技、发改、工信、人社、统计、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为提高企业创建和申请认定的积极性,聊城市设立8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按标准建设研发机构的企业以先建后补的方式给予支持。按照不重复支持的原则,我市对研发机构初次通过审核认定的企业,给予大型企业20万元、中型企业10万元、小型企业5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对研发机构运行良好的企业,在申报科技专项时予以优先支持。各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奖补政策。

  截至2020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2家,653家规上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的企业由205家增加到463家,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行动方案,到2021年年底,聊城市将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企业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专利申请总量也将大幅提升。

  促进成果转化

  高新技术产业释放新活力

  2020年9月16日,来自聊城市34家高新技术企业的50多名企业家和技术主管前往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就技术和人才进行现场对接。对接之后,山东产研院又派出团队,对我市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发展困难的企业分别进行“一企一案”“一企一策”“一对一问诊”帮扶。

  正是有了这次对接,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在提高铝材(锻件)强度及微弧氧化陶瓷膜技术应用方面有了突破,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太平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系到砷化镓材料专家,使得企业光芯片产品得以升级换代,让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站稳了脚跟。

  为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聊城市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对申报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2020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比2020年年初提高9.7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302家企业加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库。

  在发展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科技成果因贷款难、转化难而无法落地的现象。哪个地方先解决好这个问题,哪个地方的创新后劲就足。为此,聊城市成立山东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聊城中心,打造“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并推出科技信贷、供应链金融、政银保等多种金融解决方案,探索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新渠道。2020年,聊城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33笔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发放贷款15070万元,是2019年发放贷款的10多倍。

  知识产权价值不再被低估,科技成果不再“沉睡”实验室……有了科技金融助力,聊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春天已然来临。

  愿景可期,奋力当时。启动科技创新主引擎,聊城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阔步前进。(聊城日报)


初审编辑:连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