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聊城频道 > 精彩专题 > 兴聊十大工程 > 最新报道 > 正文

绘就美丽宜人业兴人和乡村画卷 ——“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系列述评之七

2021-03-23 09:15 来源:聊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鲁网3月23日讯 今年的全国两会强调,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鲁西大地,平畴沃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大市聊城来说,是难得的政策机遇,是正在破土萌发的希望种子。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全力描绘“三生三美”的聊城画卷。一年多来,聊城市聚焦农村强、农村美、农民富,补短板、强基础、扬优势,统筹推进五大振兴。而今,一幅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斑斓画卷徐徐展开,成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压舱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聊城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正踏出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生产美 产业强 现代农业接二连三

  仲春时节,从田间地头到大棚基地,再到村镇集市,洋溢在人们脸上的,都是对新一年的希望。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小麦条锈病、夏季强降雨给聊城市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聊城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建设高标准农田47万亩,托稳了粮食“十八连丰”的厚重底座。农民的辛勤耕耘,为大地遍染了收获的金色——2020年,聊城市粮食播种面积1210.76万亩,较上年增加1.06万亩;粮食总产56.385亿公斤,较上年增加1.08亿公斤,占全省增量的12.02%。

  在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土壤是否有养分已不重要,种菜不用土、不打药、不拔草、自动灌溉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聊城市农合亿沣蔬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数据分析指导种植,一部手机管理整片农田、大棚。科技赋能农业,物联网、智能化设备应用更加广泛,使聊城这棵农业大树生发出新的枝丫,仅蔬菜年产值便突破200亿元。

  不只粮食、蔬菜,还有黑毛驴、鲁西黑头羊、肉兔、生猪、肉鸡、肉鸭六大畜牧集群优势产业,丁马甲鱼、高唐锦鲤、东阿黄河鲤鱼三大特种水产养殖……聊城市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产品安全水平和品质不断提高,让“放心吃吧,聊城产的!”叫得更响。

  聊城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放眼聊城市,三产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一组数据足以佐证: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示范主体分别达到3个、32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4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38个。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道,“聊·胜一筹!”线上商城销售额达2500万元。随着脱贫攻坚战收官,更多老乡在产业发展的新起点用勤劳创造新生活,聊城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8889元,较2015年底增长了2.2倍。

  生态美 环境优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这变化太大了,真让人恋恋不舍。”今年春节期间,在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官路唐村,总能听到返乡游子这样感叹。他们欣喜地逛了又逛,惊讶于家乡之变:路两旁私搭乱建的旱厕不见了,房前屋后的垃圾清理了,臭水坑变身口袋公园,村内村外见缝插针栽了许多树。

  垃圾难寻觅,绿意满乡村。官路唐村返乡村民的感受不是孤例。放眼广袤鲁西大地,嬗变悄然发生。

  近两年,聊城市创新开展“平清种增改”和“家家整洁、村村清洁”自主治理行动,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重点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明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目前,聊城市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0个、美丽庭院示范户14.2万户。

  群众共建家园的积极性更高了。

  ——“村里硬化胡同,党员干部带头冲在前,我们还有啥话说,就比谁家铺得更平整。”在博济桥街道东齐坊村,村民主动出力,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胡同的硬化任务。为营造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浓厚氛围,聊城市各地注重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子更清了。

  ——“虽然这个‘长’不是什么官,但我要以身作则,带个好头。”自从被选为“胡同长”,东昌府区侯营镇苏庄村的苏清良就养成了每天一早清扫胡同的习惯。聊城市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积分制管理、“街长制”、“胡同长制”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制度,逐步构建村庄清洁长效管护机制。

  村庄环境整治的系统性更强了。

  ——聊城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治理体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相结合,同步谋划,统筹推进,刷新外在“颜值”,提升内在“气质”。2020年,聊城市建成C级及以上文明村5201个,文明实践站5318处。如今,聊城百姓不比贫富比善行,一股清新之风在广袤田野中吹拂。

  生活美、日子甜,小康路上汇聚民心

  3月14日,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这个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村子,阳光暖暖。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耿店村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用不懈奋斗换来了更加滋润的生活,也赢得了追求更好发展的信心。“目前,全村大棚发展到700多座,户均3.6座,仅靠种菜,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了4.5万元。”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骄傲地说。

  兴旺的背后,是耿店村党支部和村干部带头入股建市场、成立合作社,村里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好风气。每次返乡,家乡的变化都让耿店村在外人员惊喜不断:蔬菜批发市场、智能玻璃温室、创业园建了起来,村民不仅搬进了楼房,而且腰包越来越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大了耿店村的“磁场效应”,“棚二代”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耿遵珠告诉记者:“去年,又有10多个本村小伙、姑娘带着外地媳妇、女婿返乡种菜。返乡创业的‘棚二代’累计达到106人,其中本科大学生就有4名。”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针对有些行政村“布局散、规模小、发展弱”的实际,聊城市有序推进党建联合体、发展融合体、生活共同体、乡村综合体一体化建设,尤其突出以组织联建促产业联兴。目前,聊城市建成887个党建联合体,并已由村村联合发展为村企联合、村居联合,由“物理联合”发展为“化学融合”。

  环境好了,产业强了,乡村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人才返乡创业态势加快形成,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0年,聊城市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69万人次,乡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6685人次,培训高素质农民2654人,选培“好青年”9704名。

  越来越多的青年回到农村,为“三农”注入了新内涵。新型职业农民、农艺师汪凤华领办的阳谷风华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机械化收割、统一品牌销售,吸纳社员361户。“未来,我们将探索土地托管新模式,扩大紫小麦、糯玉米等生态杂粮种植规模,带动更多乡亲走上致富路。”汪凤华说。

  鲁西大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正释放着黄土地蕴含的能量,在千里沃野上点亮每一个聊城人的田园梦想!(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伟)


初审编辑:连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