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聊城频道 > 精彩专题 > 聊城地标 > 我与祖国共成长 > 正文

新时代学习孔繁森精神 让理想信念火种代代传承

2019-09-28 10:5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国庆节即将来临,连日来,位于聊城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更加火热,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就在前几天,郑州市老促会一行十余人在聊城市老促会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参观学习。

  鲁网9月28日讯(记者 庞孝君)国庆节即将来临,连日来,位于聊城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更加火热,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就在前几天,郑州市老促会一行十余人在聊城市老促会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参观学习。参观人员中,年龄最大的已近80岁。

  

  日前,鲁网记者分别采访了原中共聊城地委老干部局局长陈孝忠、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副馆长程兴普和党办主任李燕,听他们讲一讲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故事。

  

  孔繁森,1944年出生在聊城堂邑五里墩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入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到西藏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

  在孔繁森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之前,陈孝忠就和他有了很多工作交集,而且从那以后一直保持联系。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赴新疆塔城考察边贸工作、返回阿里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陈孝忠表示,听到孔繁森不幸殉职的消息后,他和同事们深感痛心和惋惜。

  孔繁森殉职后,聊城作为孔繁森的家乡,在全国最早(1994年12月22日)作出了向他学习的决定。但是,当时并没有想到,孔繁森的事迹会在全国引发轰动。

  1995年4月14日,中组部、中宣部发出通知,号召在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体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陈孝忠本人就曾作为孔繁森事迹报告团成员,到多地为党员干部作报告。

  1995年5月,聊城地区开始申请建设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是年7月4日,中宣部批准在聊城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陈孝忠告诉记者,因为当初建馆仓促,聊城地区决定,将原来的老干部骨灰堂突击改建成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1995年9月10日,纪念馆正式开馆,随后每年都有大批的党员干部前来学习参观。

  程兴普表示,囿于当时的条件,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旧馆主体建筑面积仅约1000平方米,硬件功能也很不足,陈展方式单一、落后。

  2013年4月1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动工,2013年9月23日主体封顶。2014年11月,新馆开馆。新馆占地面积1.9万平米,主体建筑面积约8000平米,广场道路7000平方米,绿化率43.3%,包括主题纪念馆、交流展厅、综艺展厅、影视报告厅和纪念广场。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党办主任李燕曾是第一批讲解员。据她介绍,1995年开馆那天,整个大院里人头攒动,乔石(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领导同志参加开馆仪式,并作为首批观众参观了纪念馆。之后,在当时交通并不便利的情况下,该馆还是迎来一浪又一浪的参观热潮,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纷纷来聊城学习孔繁森精神。

  李燕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2001年起开始对学生免费开放,2008年起向社会免费开放。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来自天南海北,还有很多国际友人。从年龄上看,既有八九十岁的老干部,也有小学生。尤其是2014年之后,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群众群体更加壮大。开馆以来,纪念馆已接待全国各地观众、国际友人2100多万人次。

  如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全国各地很多党员干部专程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接受思想洗礼,重温初心使命。这里平均每天接待党员干部及参观游客达2000余人。

  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它的价值核心就是忠诚、干净、担当。陈孝忠表示,孔繁森的事迹和精神无时无刻不激励着聊城的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敢于担当。

  记者了解到,聊城市东昌府区拟在孔繁森同志的家乡——堂邑镇五里墩村建设孔繁森革命教育学院,围绕红色资源,打造新时代党建和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模范基地,让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历史文化的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


初审编辑:庞孝君
分享到:
./W020190928394210158237.jpg